飞山鼓舞
-
大邱广域市无形文化财第2号
飞山鼓舞
-
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
Yun Jonggon指定日期
1984. 07. 25传授馆
大邱广域市 西区 二现洞 48-144网站
Homepage
背景及起源
“飞山鼓舞”是从飞山洞一带流传下来的民间舞蹈,它的伴奏拥有庆尚道特有的慢四排节奏特点。“飞山鼓舞”虽然起源于飞山农乐,但是后来演变成仅用鼓的鼓舞,这就是飞山鼓舞的特点所在。
关于飞山这一地名的由来有如下传说:
在很久很久以前, 有一个妇女在达川边上洗衣服。突然, 她听到从西边天上传来的风乐声, 抬头一看, 从天飞来如山大的白云。女人被此情景吓呆, 喊道 : "小山飞来了!" 。女人的尖叫声把飞来的白云落到地上, 白云变成了小山。因为是飞来的山,因此得名于“飞山”。现在的飞山洞的地名就是由此而来的。
今日的飞山园岭是达城及琴湖江之间旷野的 "首尔外出之路"。 在古代, 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守令,当他死后, 人们为了悼念他, 在飞山埋葬尸体, 每当春天及秋天为他祭祀。每次祭祀时, 人们敲鼓跳舞, 愿他的魂灵安息, 由此传承的就是飞山鼓舞。
跳舞者者穿着白色衣裳, 披着橙色褂子。表演由正泽宫伊(音译)、扎班得伊(音译)(广场祭)、俄泊白基(音译)、大得来基(音译)、呵呵祭、综合祭、解煞祭和得百伊舞(音译)组成。.
授奖情况
- 1990. 05. 29 (社)全州大私习游戏保存会 (农乐部门 参访奖)
- 1992. 09. 25 文公部长官奖 (民俗舞蹈部门 优秀奖)
- 1997. 10. 17 文化体育部官奖 (农乐部门 优秀奖)
- 2005. 05. 07 全国青少年领袖(全国青少年报社 社长) – 大奖
- 2008. 12. 17 News way 报社 文化人奖 (2008 优秀韩国人奖) – 特别奖
传承活动情况
- 1993 给普通农乐团传承飞山鼓舞:19个团;1600名/年
- 1995 给各所学校传承飞山鼓舞:16所学校;2155名/年
- 1997 夏季传承飞山鼓舞:5所学校;120名/年
- 2000 飞山鼓舞免费课堂:向广大群众;150名/年
- 2004 设立飞山鼓舞分布、传承:4个分部;137名/年
海外表演情况
- 1995 中国青岛啤酒节(大邱广域市的姐妹城市)
- 1997 日本广岛花节(大邱广域市的姐妹城市)
- 2005 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旅游推广活动(大邱广域市主管)
- 2008 在捷克斯洛伐克宫部世界民俗节进行飞山鼓舞表演
- 2010 马来西亚世界民俗节特邀表演
- 2013 墨西哥Socadecas世界民俗节特邀表演
舞团人数
45名/次
演出时间
60分钟
表演过程
标题 | 内容 |
---|---|
① 正泽宫伊(音译) | 是在鼓舞中军事祭因素最为突出的节奏, 舞姿雄壮, 鼓声简捷、雄伟, 充满男性气质。 正泽宫伊是飞山洞特有的节奏。 |
② 班得伊(音译) | 是一种广场祭,又称“扎班得伊(音译)”。是一个展现“筵风抬转座”、“站立”、“飞跃”等高难度绝技的鼓舞。 |
③ 俄泊白基(音译) | 由欢快的快板节奏(邓得宫伊-音译)组成。 “坐立”、“跳跃”动作贯穿整个表演。 此舞代表着阴阳之理,舞姿雄壮、活泼。 |
④ 大得来基(音译) | 会摸利节奏的庆尚道版本。 鼓节奏雄壮,筵风像抬旋风般旋转,脚部特技特别突出。 |
⑤ 圆圈舞 (江江水月来-音译) | 全部演员向外排成圆形, 侧身移动。打鼓顺序为左向右,再向左。 |
⑥ 呵呵祭 | 就像奔跑中的大腿,将双脚轮番跳跃,击打鼓面和鼓边各一次,反复此动作。舞姿雄伟壮阔。 |
⑦ 五方阵 | 像飞天一样跑起,形成两个圆形。 聚合和离散动作的动作在反复当中表演各种舞姿,旋律变化多, 可谓飞山鼓舞的精髓。 |
⑧ 综合祭 | 像飞天一样跑起,形成两个圆形。 聚合和离散动作的动作在反复当中表演各种舞姿,旋律变化多, 可谓飞山鼓舞的精髓。 |
⑨ 个人节拍 | 북鼓的节拍最为发达的舞剧,不规则旋律是其妙趣所在。 单脚旋转、击打鼓边等动作,能展现一个人舞蹈技巧。 |
⑩ 解煞 | 有慢四拍节奏组成的,表现出富裕及欢喜的舞蹈。 此舞蹈又慢又单纯,可感受到忠厚的气氛。 |
⑪ 个人游戏 | 舞团当中技巧最好的几位鼓手展现个人力量,从解煞开始,最后以快板节奏结束。 |
⑫ 假面舞剧 | 又称“假面舞剧游戏节奏”。 由快板节奏而来的,耸肩动作较多,是最能够展现庆尚道舞蹈特点的一种舞姿。 |
详细情况
区分 | 内容 |
---|---|
项目 | 大邱广域市非物质遗产第2号 |
名称 | 飞山鼓舞 |
类别 | 非物质遗产/传统文化/舞蹈/民俗舞蹈 |
指定(登记)日期 | 1984.07.25 |
地址 | 大邱 西区 堂山路 403 (二现洞) |
负责人(负责机构) | Yun Jonggon |
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| 大邱广域市 西区 文化公报科 (+82-53-663-2184) |
区分 | 内容 |
---|---|
有关地名的传说 | 在很久很久以前, 有一个妇女在达川边上洗衣服。突然, 她听到从西边天上传来的风乐声, 抬头一看, 从天飞来如山大的白云。女人被此情景吓呆, 喊道 : "小山飞来了!" 。 女人的尖叫声把飞来的白云落到地上, 白云变成了小山。因为是飞来的山,因此得名于“飞山”。 现在的飞山洞的地名由此而来的。 飞山传说是旧达句伐山城“达城(现在的达城公园)”地区流传的传说,起源于韩国神木信仰的一个地名。 |
飞山鼓舞的起源 | “飞山鼓舞”是从大邱广域市西区飞山洞一带流传下来的飞山农乐。起源于飞山农乐,但是 后来演变成仅用鼓器的鼓舞,是大邱的代表性民俗舞蹈。 今日的飞山园岭是达城及琴湖江之间旷野的 "首尔外出之路"。 在古代,守令被派到此地方时,村民们出来用舞蹈迎接守令,这就是飞山鼓舞的起源。 |
旧地名 | 飞山洞的旧地名是“达城郡达西面飞山村”(现在的西区飞山洞一带地区)。飞山鼓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遗产。每年平均有1次海外表演以及70多次的国内表演。给大邱市内20多所学校(Seo Bu高中、dongbu工业高中、buk中学、daepyeong中学、bibong小学等)传授了飞山农乐以及飞山鼓舞。 Yun Jonggon 先生是飞山鼓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,Yun Jonggon 先生等40多名舞团及4个分部是飞山鼓舞保存会的会员,他们将飞山鼓舞保持、继承。 |
形成过程 | 早在16世纪,派到庆尚监督的一位守令,他深受百姓爱戴。当这位守令去世后,将他埋在园岭(现在的飞山洞园岭市场), 每当春天及秋天为他祭祀。每次祭祀时, 人们敲鼓跳舞, 愿他的魂灵安息。飞山鼓舞就由此诞生了。 |
表演过程(12场) | 1984年7月,飞山鼓舞指定为大邱广域市第二号非物质文化遗产,继承至今。共有12场过程。 从路游戏的路祭和路群乐开始,其后过程如下:正泽宫伊(音译)→班得伊(音译)→俄泊白基(音译)→大得来基(音译)→圆圈舞 (江江水月来-音译)→呵呵祭→五方阵→综合祭→个人节拍→解煞→个人游戏→假面舞剧。最后跟群众请安。 |
“飞山农乐”是从飞山洞一带流传下来的。当时,当地的洞祭堂被叫天王堂(起天堂、中天堂、末天堂)。每当正月十五,当地居民在天王堂进行洞祭,叫做天王祭祀。天王祭祀中有“地神祭”, 飞山农乐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。
飞山农乐不仅在正月十五“天王祭祀”和“地神祭”中举行。有守令路过当地时,居民们为他举行飞山农乐。因此,飞山农乐中的农业祭祀的色彩较少,它具有浓厚的军事祭祀的色彩。本来,飞山农乐有12场过程,但是飞山农乐在全盛时期还可以增肌其场数,可以玩儿很长时间。
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之前,西区曾有信奉“起天王、中天王、末天王”的祠庙。“起天王”位于西区飞山1洞的园岭市场附近;“中天王”位于飞山1洞1号(旧仁洞村市场);“末天王”位于现在的三星礼仪场位置。朝鲜战争爆发后,在此祠庙前举行祭祀,祭祀结束后,接着举行一场飞山农乐。
但是1965年之后,城市的开发工程中,这三座祠庙都被拆掉了。1988年,大邱市进行了挖掘天王堂的工作。1989年在全国民俗艺术竞演大赛中飞山农乐获得了大奖。1989年6月15日,被指定为大邱市非文化遗产。
现在,我们可以在大城郡工业区里可以看到天王堂,其外观跟旧天王堂无区别,天王堂里边还有天王的画像。